从“地平线”到“侧面”!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
发布时间:2025-11-07 11:52
央视网消息:11月6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第二届测绘地理大会上发布了《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北斗产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综合指数持续上升。报告显示,2025年全国北斗产业完整指数为1579点,年增10.34%;与2020年相比,北斗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相关指标均大幅提升,增幅超过60%。今年以来,北斗应用不断更新。在四川德阳市域列车成阳线停车列车巡检施工现场,记者发现,与传统施工方式不同,这里的每一根钢柱、桁架均采用北斗高精度数字化安装。锡安技术。这就像完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 3D 拼图”并准确地将巨型组件安装到位。不仅是数字化建设,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北斗应用的需求大幅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以北斗为核心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将达到5758亿元,年均增长7.39%。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先成:当前,国家不断深化北斗规模化应用,在重点领域、重点领域应用中加大北斗装备升级换代力度,引导北斗充分发挥赋能作用,带动行业和地区新生​​产力发展,提高北斗应用总体规模,推动工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我国是第一个研制出北斗工业应用系统。 《2025年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还显示,随着北斗系统与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业态融合,我国率先发展出北斗应用系统。到2024年底,我国将有50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运行,其中北斗二号卫星15颗,北斗三号卫星35颗。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北斗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先成:北斗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生产力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强化北斗特色应用,结合卫星互联网、6G等系统建设,改造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打造新时空应用集通信、引导、远程于一体,协调空间、空间、地面的应用模式。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还显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主要在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积极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专家表示,目前,新一代天基基础设施也已成功部署,国家时空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这些都为北斗在技术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创新突破以及空间服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望驶入商业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新闻发言人赵继成:基于目前已结束的“十四五”“十一五”和“十五五”开局之年,下一步要深化产业融合转型,优化区域产业合作,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共同打造建设发展新规划——发展国家综合时空服务体系。北斗大应用正在进入新阶段。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不断发展,北斗大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清晨,重庆沙坪坝气象站天空中缓缓升起,气球下悬挂的探空仪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芯片,通过北斗卫星实现精准定位,并传回关键气象数据。h 为实时温度和气压。重庆市沙坪坝区气象台副台长 张银亭:过去,传统的L波段雷达是用来跟踪声气球的。当气球飞得较远或进入复杂地形时,测控精度会下降。如今,利用北斗声音系统,依靠高精度定位,稳定准确地获取气象要素的位置和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了质的飞跃。据了解,北斗系统已将测风精度提升至0.3米/秒以下。这意味着我们对大气垂直结构的观测已从“模糊草图”进入“高清扫描”时代。目前,全国88个北斗声站的数据接入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持续产生“中国气象数据”。全球天气预报“精准”。北斗不仅仅是气象“参与”。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突破3300万台(套),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600万台(套),同比增长22%以上,北斗应用综合渗透率近未来,随着北斗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创新,将创造更多新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更多智慧服务新产品新模式。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