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城的小荠菜正在“成长”成一个巨大的产
发布时间:2025-11-12 11:25
时值初冬,豫东虞城,荠菜田一片翠绿。仔细一看,叶子舒展,茎鲜嫩。正是收获的好时节!在利民镇三里井村,商丘鼎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安安正在忙着组织生产。该产品不是别人,正是新鲜荠菜。抽泥、清洗、漂烫、冷却、切割、脱水、速冻……经过诸多工序,半个小时左右荠菜就制作完成了。包装后作为灌装原料销往全国各地。利用荠菜生长周期短、管理方便、市场需求量大等特点,禹城县大力推广荠菜种植。去年,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2万公顷,产量近27万吨。今年种植面积约15万公顷,预计产量超过31万吨。目前,以利民镇为中心,周边10多个乡镇、村庄的荠菜已逐渐进入成熟阶段。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收获,公司两条生产线已调试完毕,正在满负荷运转。牧羊人日荷包加工能力可达200​​吨。”李安安说,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我们从农户手中大量收购荠菜,不降低档次、不降价,随到随收。 2013年,在上海生活了十年的李安平从上海回到家乡利民镇,建起陶器,开始加工牧羊钱包。 “当时不知道市场接受程度如何,就买了100吨来试水,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李安安说道。下一个那一年,他出去把500吨荠菜全部卖掉了。商机,李平安投入资金,引进专业生产线,从大工厂式生产走向规模化生产,产能逐步超过5000吨。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我们去年又投资6000万元,新建标准化快餐厂,既生产荠菜,又加工甜玉米芯,年综合生产能力已超过3万吨。”李安安说道。 “名字带有‘安全’二字,我们是搞食品加工的,不敢大意。”李安安说,荠菜营养丰富,味道清爽。主要用作馅料,进入产品加工厂、超市和电商平台的快速加工。除了干净卫生之外,保持新鲜也很重要。公司建有储备量2万吨的冷库,并提供全程冷运。 “以前,荠菜只是作为野菜食用。20世纪90年代末,榆城开始探索人工种植。近年来,依靠现代技术,发展了‘两粮一菜’粮食和连片种植蔬菜。”禹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茂申解释,9月中旬鲜玉米收割后,将种植一段荠菜,生长期两个月左右,然后种植晚冬小麦,由“一年两熟”改为“一年三熟”。据介绍,由于牧羊人钱包具有“不与小麦争条件、不与土壤争肥力”的特点,因此可复制性强,容易被大众接受。禹城有17万余人现在从事荠菜的种植。榆城牧羊皮夹被国家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A级绿色产品、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 “一斤鲜荠菜只制成半千个成品,但附加值却能提高10%至15%。”李安安说道。目前,禹城拥有规模化荠菜初加工工业企业23家,初加工能力约17万吨。在地里忙碌的利民镇南暖村村民杨福新说,今年他家种了3公顷多荠菜,亩产3000多公斤。他雇人收割,人工费每公斤0.5元。蔬菜长势良好,地里的价格现在可以卖到两块钱一公斤。 “采用生产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下,荠菜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平均每亩效益提高2500元至3000元。”虞城县副县长叶浩说,整个制荷期和收获季节,有2万多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荠菜种植、加工、冷藏、运输、销售,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图片由虞城县委宣传部提供。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